全国免费电话:
400-123-4567

公司新闻

园林环境www.yabo.com(中国)官方网站设计范文

  yabo.com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环境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渗透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和发扬,同时还能够使其与现代文化实现紧密结合。本文在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概念及基础的前提下,对现代景观的特点进行了综合阐述,并最终对现代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手段展开了分析,目的在于使现代景观环境设计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优秀理念值得借鉴,将其意境结构应用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对于设计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同时也能够使传统与现代充分结合,进而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美学体验。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的分析能够使两者的结合更加充分,无论对园林设计领域还是对人类而言都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主要指不同的园林设计效果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以及园林与人之间的动态关系。一直以来,对意境的表达都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这一[1]。传统园林的设计强调以自然美为主,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坚持自然美的同时,人文美也需要有所渗透。根据园林作用的不同,其所体现的人文美会存在很大区别。以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为例,设计过程中不仅体现了自然美的因素,同时也体现了皇家富丽堂皇的人文美因素[2]。相对而言,私家园林便会表现出另一派景象。人文美的差别是导致园林意境存在不同的主要原因,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结构即体现着时展的特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生成基础主要包括生理基础、心理基础以及审美基础三方面内容:首先,园林意境结构的设计与符合人类生理发展的特点,这是保证其能够被人们所观赏,进而实现其功能的主要因素。其次,不同的意境结构设计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以心理基础为出发点来实现。最后,园林意境结构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层次人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设计的一大基础。

  现代景观的人文特点体现在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坚持这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提升,在此基础上,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就目前的情况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建筑等各个领域当中,现代景观环境同样需要体现这一理念,这是其人文特点的主要表现。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各行各业在运行过程中都必须保证能够实现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节约两个目的。现代景观设计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来实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时时刻刻关注环保问题,同时还要尽最大程度避免资源的浪费,这是现代景观设计生态特点的主要体现[3]。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景观环境设计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因此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一定要体现时代的特点,要使设计成果能够符合现代人们的要求,达到与时俱进的标准,才能使应用水平得到保证。对于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人员而言,认识到这一特点非常重要。

  为将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渗透到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使两者能够充分的结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存在很多值得借鉴的设计理念,对此,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加以借鉴[4]。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对人生理、心理以及审美特点的重视便属于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必须借鉴的几方面内容。例如:在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便需要注意上述三点问题。城市公园的功能主要在于为人们提供休闲与娱乐的场所,其服务人群年龄跨度较大,即包括年轻人,同时也包括老年人群,为保证景观环境设计能够与人的生理特点相符合,在对台阶等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景观环境设计效果达到更好,同时也才能体现以人文本的重要理念。

  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不能刻板的照抄照搬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要体现时代文化的发展特点,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要加入现代的元素,同时还要体现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特点,这是保证设计效果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接受的主要途径。例如:在对西安的景观环境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出其古都的特点。

  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现代景观设计过程中,使其设计效果能够在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在对树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为提高其成活率,进而避免树苗被浪费,需要选择与城市的环境相适应的树种,同时在树木的成长过程中过程中,还应从其特点出发,指派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培育过程,以确保其能够健康成长,从而在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时,也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的要求。

  综上,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中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审美特点均较为重视,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需要延续这一优秀设计理念,与此同时,为使其能够体现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还必须将时代的文化渗透到设计过程中,使其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这样才能使现代景观环境设计水平得到提高。简单的说,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这是改善设计效果的重要途径。

  [1]王湘昀.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对现代景观环境设计的启示[D].湖南大学,2005.

  [2]张小乔.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我国传统园林在设计风格上十分独特,相较于西方园林十分崇尚人为雕刻出的美感,我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上更加追求与自然完美结合。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是中西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通过表面特征的园林现象深入研究中西园林艺术的差异,从而使我们对中西园林的园林历史、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不同历史和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如今,当各种文化相互冲突时,除了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杰出文化成就,丰富和完善我们的作品,从而使整个人类园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对于新中式住宅来讲,传统园林不论在设计上还是建造上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他文化也逐渐被接受,西方园林设计理念进入我国,在园林景观上也不断有新的现代化思想融入,但是对于传统园林文化中所蕴含的的文化思想放到当下依旧十分具有借鉴意义。深圳的万科第五园便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其设计风格是新中式风格并融合了传统园林的理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一建筑到庭院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局等,在世界建筑史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树一帜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中国建筑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以汉文化为主体。在漫长的开发过程中,它始终保持系统的基本特征不变。王志芳曾对我国传统园林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认为传统园林指的是我国在度过了一段时间很长的发展过程,在之后的某个时期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一类园林建筑。这类园林建筑通常集韵、色、香于一体,对于我国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式住宅指的是传统中式元素经过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当今的设计元素从而得到的一种新型的景观设计。所以新中式住宅便是在住宅中融入了传统园林景观从而衍生的一种新式住宅园林景观。新中式住宅在设计园林景观过程中,通常会将建筑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色彩、空间的搭配突出住宅的意境。新中式住宅既能满足如今人们的现代化居住需求,又能显示出我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与美感,身处其中的居民也会感受到整体住宅景观的意蕴所在。中式房屋与西式房屋的本质区别在于空间。中国的传统民居向内封闭,最重要的特征是私密性。多数欧美住宅是开放式的,带有庭院,通透性强,非常适合欣赏周围的风景。但是,当密度大时,邻居是可见的。新的中式住宅以现代和时尚的设计语言,创造了一个完全符合现代人生活的空间,并以传统色彩和抽象细节反映了中国文化特色。新的中式住宅装修精良、用料考究、线条简洁流畅、形式简单而不简单。经过市场的洗礼,新的中式风格房屋融合了许多新的美学需求,使用现代材料并运用现代技术来演变和抽象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元素,但仍保留了中式风格的魅力和精髓。下面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为例,此建筑是在新中式住宅环境中结合了传统园林的设计,十分具有借鉴价值。

  深圳万科第五园是在2005年6月完成建设的,该建筑作为现代中式住宅区,其在设计方面参考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方法且与岭南的建筑特点相结合,最终建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中式住宅。而传统园林在设计上主要考虑的有4个方面,分别为:花木植被、建筑布局、建筑形式以及叠山理水。通过这些方面来分析传统园林在新中式住宅环境中的具体设计。在形态规划方面,深圳万科第五园在设计上按照严格区域进行划分,主要根据自然地貌等将整体分隔为几大不同区域。在大区域中又通过小路径进行小区域内的细化,将不同建筑的功能以及各自的景观进行区分(见图1)。在庭院布局上,深圳万科第五园内包含了许多建筑形式,最常见的是别墅以及多层建筑,除此之外还有四合院(图2)与六合园(图3)。在层次上可以将其分为私人住宅、公共住宅、私人院落以及公共院落。在水体空间的划分上,深圳万科第五园用水体划分住宅区与商业区用。在挨着主干道的商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是用池塘作为隔断,并且在池塘上建筑小桥以便于2个区域之间的往来。

  在传统园林中总会出现一些狭长的水域,而针对不同水域情况,根据其水面宽度来设计桥的高度,这样可以使整体景观更加和谐并且可以很好地划分水面。在深圳万科第五园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桥,如拱桥、折桥等。不同类型的桥搭配不同种类的建筑可以使其整体更加协调并且韵味十足。折桥被使用在水面相对狭长的区域(图4),拱桥位置是在商业楼的门口(图5)。在植被选择上,传统园林在设计上会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进行搭配,这样便可以在一年各个时节中都可以欣赏到独特的美景。并且一些建筑的名字也会根据园林内的植物花草来设计,如荷风亭等,在深圳万科第五园中也利用植物来表达中式的独特意境。如深圳万科第五园中设有竹林,竹子在苏州园林中很是常见,其意在烘托出一种幽静清雅的氛围。并且竹子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气节,十分受古时高洁人士喜爱,用在新中式住宅环境中也是为了带给居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在交通绿化系统上,深圳万科第五园主要运用的是竹子与乔灌木相搭配。在道路旁也会种植一些果树等,意在让人们在行走过程中也可以欣赏到怡人的风景。这些植物在夏天也可以起到避暑纳凉的作用,同时在喧闹的城市中显得格外幽静(图6)。在建筑上苏州园林通常是白墙黑瓦,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与环境之中的花草植物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在视觉上会让人觉得更加轻快和谐。深圳万科第五园参考了苏州传统园林在色彩方面的设计,住宅区也是将墙身设计成白色,屋顶的瓦块设计为黑色,从整体上看十分清雅利落(图7)。传统的园林设计中,漏窗与空窗十分具有中国古典韵味,不仅可以分割空间,在视觉上也十分具有美感,透过空窗可以欣赏其后的美景,而实墙还可以起到框景的作用,如画一般十分具有趣味,而漏窗在光源的照射下光影变幻,也独具美感。在深圳万科第五园当中也使用了漏窗与空窗的设计,经过对石材的雕刻,呈现出了别样的情趣(图8)。传统园林会使用不同形状的石头来铺设地面,根据整体设计的不同可能会使用方砖、条石、鹅卵石等等。在特殊区域还会以花样的形式来做出变化的图案,在道路中行走会别具趣味。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地面铺设也借鉴了传统园林中的方式,不同区域地面的铺设石材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广场中地面的铺设也有区别,景致精巧处铺设鹅卵石,马路宽阔处铺设条石,行人休息处铺设木板,不同的搭配方式都各有其独特的风味。深圳万科第五园中的桥也独具其自身设计特点,整体上协调统一。在植物配置上,第五园在应用上以不同植被所代表不同的寓意来和景色交相呼应,独具一格。在交通绿化上,道路两旁所种植的植被也与马路上常见的植被有所不同,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在建筑方面,居民区设计为白墙黑瓦的样式,更具我国南方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而在漏窗与空窗上通过对空间的分割以及光影的改变使整个住宅环境别具中式美感。

  深圳万科第五园是非常成功的传统园林与新中式住宅相结合的例子,其所营造的意境与氛围让居住在其中的居民都感到十分舒适。第五园通过提炼传统园林景观,以明了的风格设计住宅区,在整体布局与细节设计上都处理的很好,十分具有借鉴价值。对于传统园林在第五园中的应用,在不同环境下应用不同种类的桥,为整体设计增添出不同的美感,并且根据不同的水域调整桥的高度,从而更好地划分水面,桥的材质也根据不同的种类而改变,有的是木桥,有的则为石板桥,在不同景观与水面中设计不同类别的桥,这种将景观设计协调统一的理念值得借鉴。在植被方面,第五园运用竹子较多,竹子的寓意是节节高升与高洁正直,在设计中运用不同的植被来烘托不同的景观可以让整体区域更具协调性。在住宅区的建筑上,采用白墙黑瓦的设计,看上去十分清雅,并且独具江南韵味,在设计上其为居民所打造的幽静的居住氛围值得借鉴。漏窗与空窗与墙体相结合,从而很好地分割空间,以石材打造,通过切割与雕琢石材,让漏窗可以通过光影的变化,在地上形成明暗交替的景色,空窗可以起到借景、框景的作用。漏窗与空窗在功能上还可以起到通风及采光的作用,漏窗的图案有万字、冰纹等,不同的花纹所营造出的光影效果也有所不同。漏窗和空窗是景色升华的绝佳设计,值得借鉴。总体来讲,深圳万科第五园是传统园林在新中式住宅环境当中一次十分成功的结合,也希望以后有更多此类优秀的作品让大家共同鉴赏。

  [1]陈恒,李志鹏.现代中式住宅设计的形式萃取方法探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3).

  [2]陈琳,于红星.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5(2).

  [3]池诗伟.新中式家居风格表现中的继承与发展[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1).

  [4]崇明坤,解辉.“新中式”景观风格产生的原因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4(6).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追要求不再只是是结构上的经久耐用。而是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步朝着环境的优雅、建筑新潮、绿色环保、经济适用,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有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充满生机的花草;高山流水、小桥人家成为了大众的新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和城市的品位,园林规划自然而然的便会渗透其中。

  人居环境本意就是指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一种与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人居环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地方,为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提供了主要场所。人就是人居环境的核心所在,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是满足人类居住的这个目的。在城市和建筑的领域上讲人居环境可以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个复杂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 ,规划设计一种人居环境,要能使基本的社会功能满足目前及将来的发展,并且还要在节约能源及材料上使建筑设计与环境相互协调,使得人居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的整体美观。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长远的胜利。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人类的文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虽然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口号下取得了硕大的成绩,但由此却带来了自然界的报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消亡,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人类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必须在总结沉痛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大自然不是一个可以被随意破坏改造的客观存在体,而是有着自己存在的客观规律。人类就算为了自己的明天,也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而探索和营造结合自然和具有良好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就成为建立生态园林城市的迫切任务,园林规划就这样顺其自然的渗透其中。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人居环境质量都不容乐观。而其主要原因就是规划落后,不科学、不合理。还有很大一方面则是乱砍滥伐森林,肆意扩占草地,降低绿化比例,环境保护做得不好,尤其对园林规划重视不足。

  园林规划不但要在园林规划的内容出发,同时还受很多方面的制约,例如:当地的自然条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等。如果违背客观规律行事,必将会造成巨大损耗,乃至影响总体规划的实施。就像反季栽植难活,强移大树易死。硬开山道、湖堤耗财费力等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地有起伏,树有阴阳,景有丰简,所以,在园林规划中,应该根据植物不同特性选树适地,选时植树,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造景的主观能动性,在“园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指导下,达到了“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完美效果。

  园林规划是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综合的艺术,园林的各种功能必须在相应的空间和时间上才会发生作用.具有很强的规定性.比如,园林规划中的树群,必须做到方方面面都很好看,四季都有声有色,生动逼人。园林景色规划在动态上是跟随游人关注点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的.有起点、有、有结束。有节奏的动态结构图绝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在一定的时间规定性之下来安排的。如:穿过紫藤花廊,便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地,眼前则是落英缤纷的紫薇.高大的雪松还有曲回的园路等,这种“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效果便是在空间上有序变化的效果,然而植物的发芽、脱叶、花开花落,则是在时间上变化显现出生命周期性特点。

  园林规划的主题是园林设计的灵魂,园林布局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命题展开,做到主景突出显著,配景起到“烘之托月”之效.从对比方面来烘托、陪衬主景,如:1997年的一次绿地规划设计中,为纪念,将中心园路设计成紫荆花瓣形态,既优雅美观又意味深长。

  规划形式则是由其内容决定的。园林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的,植物的多种多样.地形的千奇百怪,建筑物的高低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在规划中要解决如何配置植物,改变地形,整体协调等问题,使之形成综合性很强的整体。园林的功能要求、经济要求与艺术要求这三方面是综合统一完成的,不能各自割裂。就像在宽阔的水上设一座桥,弯曲的堤岸保留土丘与林带,大片的草地上建立风格特别的凉亭,都要有适应功能与艺术功能的完美结合。又像是在设计水域、园路、植物等造型时要与周围的主道、周围环境及地形特征相互协调一致,相互衬托。例如:我们可以在宽阔的水域上架设一座拱桥;在一些弯曲的堤岸上保留一些土丘和林带等等,这些都是比较适应的功能和艺术要求的。

  园林规划中的植物的配置朝着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等方向发展。而植物的材料既要是生态造景的素材,更成为观赏的一种要素。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环保的天然景观。那么完美的植物配置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与大乔木配置时,选择树种要非常具有乡土性和针对性,种植树种则应把握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和美观性。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树种的选择则要力求变化,打造完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在配植大乔木时,必须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稳定的植物群打下基础,以求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植物的配植上要体现出四季有景有花。我们在配植时要利用多种形态的树种,例如:翠竹(Bamboo)、梧桐(Indus)、柳树(Willow)等;在观赏性的的树种方面也有合欢(Acacia)、海棠(Begonia)等等;比较招蜂引蝶的植物有以下几种,例如: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薄荷(Mint)和丁香(Cloves)等等;比较容易治理且观赏期较长的花卉有大花马齿苋(Large flower purslane)、紫露草(Tradescantia)、鸢尾(Iris)、萱草(Tawny day lily)等等;在季相色叶植物方面也有银杏(Ginkgo)、红叶李(Myrobalan plum)、紫叶小檗(Purple Leaf Barberry)等等;观果植物有火棘(Pyracantha)、枸杞(Wolfberry)等鸟嗜植物,这些植物都可以吸引鸟类和小动物,由于这些动植物的关系可以形成一个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三)乔灌的花草的结合。园林规划中的乔木灌木的搭配以及花丛间花花草草的相互衬托组成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栽植植物的曲线是属于波浪形的曲线,它们的主体是比较突出的,在它们中间不仅有刚劲挺拔的,也有温柔似柳的。园林的规划大多采用的是几何的构图,往往是利用各自的变化和植物之间的相互组合进行构造,这样不仅会把空间分隔起来,还能发挥各个物种的各自的特点,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图案铺装、绿化等多种要素进行搭配,使它们形成一种别具风格的环境,在植物的造型方面更是形态各异,有时似雉鸡起舞弄姿有时似孔雀开屏,形态看起来那惟妙惟肖,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使人们不由自主的进行欣赏。在园林规划上,要表现出一种城市的比较舒适生活,在创造美丽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要力求健康的自然美,体现出一种在繁华中可以拥抱宁静的感觉,使园林中的景物可以点缀出一个美丽的建筑的自然风光。园林的规划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多了一份开阔和宁静。在园林规划的原则上也是要因地制宜的。

  我们可以将植物进行合理搭配,首先将植物分成几个档次,这样不仅丰富了植物的品种,又可以使绿化量达到最大化。

  这样可以使植物充分的进行光和作用,产生的氧气和有机物不仅有益于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显得很高档。

  有个性、有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打造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就会创出一个特色城市。在最近的几年里,一些景区的建设已经开始重视利用自己的人文资源去建造一些旅游项目,从而去体现一种历史文化底蕴。每一个城市都是在争取建造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园林。

  地形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可以通过相应的设计,在城市居住区营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园林环境,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改善的要求,在很多程度上也应用在对园林环境的设计上。使地形设计更好的为园林环境设计服务,讨论地形设计和园林环境设计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因素。

  园林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的,从广义上来说,园林环境是指以自然景观为主,辅以人工手法对自然界原有景观或地形作适当改造,并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运用地域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和创作手段,通过种植花草、布置道路路线、建造建筑景观等方式,将其所需要打造的环境变得更加美观、自然,以便给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自然的休憩和娱乐场所。

  所谓的居住区园林环境,实际就是在城市居住环境中引入园林的概念,力求将人们所居住的城市小区打造成景色优美、布局合理,内部生态系统平衡的生态住宅小区。如果园林环境的概念是针对居住区室外环境而言的,那么居住区园林环境便正好相反。

  地形设计这一概念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提出的,属于风景园林设计的一种,同时也是营造户外环境的一种基本手段。地形设计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原有地形、地貌进行工程结构,以及艺术造型上的设计、改变和创作。地形设计中需要把握的一个关键点是因地制宜,实际就是指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场地原有地形、地貌的特点,在其基础上稍作改动或调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拿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旧管用,尤其是在城市竖向规划中。

  城市竖向规划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建设需要而对城市原有地形、地貌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造与利用,包括高程控制网的建设、土石方的平衡以及城市地貌的利用等等。从某种角度上说,地形设计其实是城市竖向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城市原有地形的设计结果将直接性,或间接性的对城市竖向规划多个方面上的内容产生影响。

  居住区景观形象上的设计,突出要求的是因地制宜的地形设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考虑到的是对居住区原有地势上的充分利用,并且适当的结合相应的人工改造过程。这不但可以树立起比较独特的居住区较为自然原始的景观形象,同时也可以增加居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在居住区的环境绿化设计方面,只有充分的结合当地的地形进行设计,才会营造出更好的空间环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较为自然的居住区的生态系统,有利用居民亲近自然;而对于居住区的日常活动使用场所的设计,如果可以充分的顺应原始地形来进行布置,就可以避免较大规模的土方工程,在节约资源成本的同时,实现对场所的有效利用。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规划,首先就必须要在这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上作为着眼点,从城市的整体设计层面出发,努力的寻求一种单独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和谐规划,寻找出最符合要求的局部形态。城市规划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就是要在城市的总体规划过程中把握城市的自然地形特征,城市的原有地形是山地、平原还是丘陵,这在城市的具体规划中是有很大区别的。城市周围的气候、山水、植被等方面的自然因素都对城市的环境和资源等状况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本身不但包括对建筑等实体的规划,同时也包括对居住区内除了建筑之外的其他环境上的规划,因此需要建筑业和园林专业的人员来协作完成,这是属于大景观设计的范畴。居住区总体规划中,建筑布局的设计对园林的环境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居住建筑的价值体现不在于空间范围的大小,而是在于建筑空间的和谐和完整。而一般而言,在对建筑的设计规划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建筑的轮廓和建筑的空间,以确保整个居住区规划的完整与和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与园林两者之间的差别仅在于“看”与“被看”。在进行园林建造时,设计师往往更加重视“看”,即更加重视园林周围环境的建设,强调园林景观和外界景观的协调性;而建筑建造则不同,早期的建筑物更强调实用价值,即使有美观度的加入,也往往侧重于“看”,侧重于建筑物本身的审美价值上。在今天,当我们把园林设计理念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希望创造和设计一个美好的居住区园林环境时,就必须对建筑和园林之间的“看”与“被看”关系作重新审视,创造出新的设计理念。

  有园林意识的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会按照园林景观设计的原理,将建筑物与其所在环境的景观状况联系起来,在考虑建筑和环境的协调性时,地形便成为了影响建筑“看”到风景,以及作为建筑景观“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该从“看”与“被看”两个方面来考虑其设计的合理性。举例说明:位于山地的建筑,一方面,要站在建筑物的角度来考虑建筑的视野、结构和功能等各方面情况,对建筑进行合理化设计;另一方面,要将其作为一种建筑景观,借助天然的山峦景色来考虑建筑的朝向设计,以使建筑由里向外看去能获得理想的景观感受,让建筑与园林环境紧密的融合。这种与地形紧密结合的住宅本身已经成为居住区园林环境的一部分,建筑与园林互为风景,彼此之间都是“看”与“被看”的对象。

  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居住区景观形象设计、居住区环境绿化设计和居住区日常活动场所设计。这三方面设计内容都或多或少的与地形设计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关联。比如景观形象设计中的因地制宜地形设计,城市规划层面上的地形设计等等。由此看来,地形设计在居住园林环境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中。所以在城市居住区的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居住区的地形特点,引进园林设计理念,打造出城市特有的园林规划设计,突出城市风格。

  [1]陈杰,李莉.自然式园林地形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J]现代园艺,2006,(10)

  [2]田志勇.浅析高校外部空间尺度的层次性[J]山西建筑,2005,(02)

  [3]侯静,王勇哲.建设以人为本的居住区景观[J]山西建筑,2005,(05)

  景观设计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也是这部分工作开展的现阶段所追求的重点目标。而绿色建筑的融入是最为核心的、能够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的主要实践。在设计工作中,需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绿色建筑的功能特点等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落实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就能够促使绿色建筑环保理念在实践中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实现有机地融合。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典型特征,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不仅是为了提升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效果也是为了促使园林设计在实践应用功能上更加突出地体现地体现出有效性和灵活性。

  不同的区域环境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到景观设计的植被选择以及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和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也需要考虑区域环境对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气候特点以及建筑实体的功能特点与整体风格,合理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应用有效的绿色环保技术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工作,促使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景观设计,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环境相互融合的状态,达到优化自然环境,改变周围环境质量水平的作用[1]。从具体实践的角度上来说,设计工作人员需在前期加强对景观设计区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观察分析,确保充分了解地区性环境条件的基本特征,以便找准设计工作的切入点,优化设计工作落实开展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一些细节上的植被选择植被联合种植的规划方案确定,也需要考虑前期的环境条件基础状态,避免环境条件影响到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入以及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

  追求美观性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绿色环保的建筑和相关设计理念融入后,意味着工作的落实开展在具体实践环节更加强调自然环境中元素的应用。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植被注重植被的造型设计和植被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就能够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在整体质量上更加美观,更加具备吸引力。这也是景观设计突出观赏性的一个重要方面[2]。作为设计者,其自身应当不断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注重结合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协调统一的原则,关注设计效果是否具备创新性和美观性。并且通过先进技术先进理念的融合应用,促使整体的设计效果在美观程度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从受众群体的主观感受上来说,当其在区域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受到环境的美感,其对于景观设计效果和质量的认同感也会更进一步的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高层次目标也就同步得到了实现。

  功能性的保持主要是指,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达到装饰外部环境的主要效果,也需要从绿色环保、生态平衡保持以及区域环境中的改善和优化角度出发,发挥出相应的功能。设计工作中。功能发挥效果的保持需要设计者在基础的植被选择以及生态环境平衡过程中的系统结构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了解不同区域要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状态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在具体设计中通过针对性地引入相关的元素是整体的设计效果在功能性上更进一步的得到充分的体现。而绿色环保也是整个景观设计在实践中所追求的重点目标[3]。应当结合景观的整体区域面积以及景观区域周围的环境条件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促使景观设计的绿色环保功能,特点和效果得到有效的体现。

  无论是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还是绿色建筑实体的融合,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绿地面积的合理规划和规划区域布局形式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虽然绿地区域所种植的植被以及规划的区块特征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或显示出典型特征。但公共绿地区域的合理规划是充分发挥出景观设计功能、避免景观设计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关键要求。在常规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人们日常活动的公共区域,或公园带状公共绿地都是比较常见的绿地面积规划和呈现形式。要形成一个具有绿色环保特征和功能的风景园林设计区域,需保证整体的绿地规划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以上,这也是体现出绿色环保里面的重要切入点。

  在整体的景观设计结构中,铺装环境以及雨水花园环境对于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会产生非常显著的差异。为了确保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需要对上述区域的整体面积以及设计方式,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进行针对性的确认,确保绿地面积在整体占比和规划方式上符合国家相关的评审制度规范与要求。在保证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的基础上。确保具体的设计效果与规范性的景观区域设计要求相符合,避免过于追求景观设计的外部辅助效果,导致绿地面积的规划出现缺失和不足。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虽然需要融入一部分铺装面积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区域,但透水的体现也强调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和水循环利用要求的匹配。通过透水性更强的铺装材料的应用,促使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与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变化、气象特征相互匹配,充分利用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条件。

  不同类型的植被在生长环境需求和日常的维护保养需求上存在比较典型的差异。因此,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植被的融入要考虑植被本身的生活习性以及景观设计区域所能够提供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确保不同类型的植被在联合应用到景观设计的区域内时,能够通过生态平衡的维持,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形成具有动态活性的景观设计和呈现效果。

  绿色环保原材料的融入主要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落实中应用生态性能更强的绿色环保原材料,一方面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与自然环境实现更加紧密地结合。例如,在植被养护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需求就可通过绿色环保有机生态材料的融入,达到增强效果的状态。另外,这类原材料的应用还能够减少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消耗促使资源利用在充分性和针对性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关于来源于自然环境的生态环保材料的应用,主要是指,当景观设计的整体环境设计完成后,需要外加一些经过人工干预塑造造型的绿色建筑实体。这时,这部分材料就会成为景观设计凸显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切入点[4]。只要注重景观设计造型的合理塑造,并且充分结合区域的土壤环境和植被生长状态融入具有促进作用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实体,就能够促使整个景观设计区域的绿色环保效果和生态环境稳定性得到提升。

  在城市环境中的景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城市的基本环境状态,用尽可能丰富且具有适宜性的植被品种融合,体现出景观园林设计的丰富性和创新性。另外,多种类型植被的选择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为区域环境的改造和优化提供帮助。具体来说,在植被选择时,可按照耐寒性强、抗旱力度高、喜阴、喜阳、降解甲醛等多种功能融入不同类型的植被。除此之外,植被的配置和养护也应当匹配具体植被的类型同步进行。为了体现整体的植被综合利用的美观性,设计者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植被进行造型的修剪,体现出园林景观的人文气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结合本文的设计实践分析可知,绿色建筑环保理念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应用需要从基础的环境条件分析研究到细节的植被类型,选择与配置、再到设计工作中对造型以及自然环境状态的维护等多方面,全方位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利用先进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取得预期的园林设计效果。

  [1]张惬寅.“生态的艺术”理念下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观察,2020(2):154-155.

  [2]穆昊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国外案例———美国一剧院外墙外保温改造项目[J].建设科技,2011,15:66-67.

  [3]穆宏刚,卓昱伯,袁静.论BIM工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评《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施工新方法研究》[J].材料保护,2020,53(8):171-172.

  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得到了不断地深化,要做好人性化的园林设计就必须考虑游人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游园行为不只限于在游园行为过程中可直接观察到的活动,应该还包括感知环境、认识环境、环境自我评价等过程。只有把握清楚游园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才能使园林设计适合游人的需要、满足游人的喜好,得到游人的认可。游园行为与心理的分析,对园林营造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应当成为现代园林设计、建造与经营中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陈宏玲、栾春凤、岳艳萍、胡汀、李耀健等分别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广场、城市湿地公园、等地的游人行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地园林设计策略。本研究以市城区的大庸桥公园、紫舞公园及烈士陵园为例。对公园中不同区域的游人活动个体,活动群体及活动方式进行调查和记录,同时对活动痕迹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几类游园行为探讨了相应的设计策略。

  以现场调查为主,以拍照或摄影的方式记录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公园不同区域发生的行为,同时考察游人活动后留下的痕迹并对行为发生场所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现场体会,结合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对各类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和评价。

  有些行为习性的动作倾向明显,几乎是动作者不假思索做出的反应,因此可以在现场对这类现象简单地进行观察、统计和了解。但正因为简单,有时反而无法就其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也难以推测其心理过程,只能归因于先天直觉、生态知觉或者后天习得的行为反应。这类行为在游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有:“捷径行为”,即游人在行走过程中往往选择最短最便捷的路径;靠右侧通行,即在中国,大多数人仍以右行为主,逆时针转向,即大多数人的游人转弯方向是逆时针方向的,依靠性,即多数晨人总是偏爱逗留在柱子、树木、旗杆、墙壁、门廊和建筑小品的周围和附近。上述行为可能受到不同地域环境的影响,但总体上是天和习惯所致。

  规划师西摩,戈德指出:在娱乐消遣中,“人们总想扮演某一个角色,并以种种幻想来陶醉自己,以致最后自身下意识地表现出倾向性的举动”。这类行为在游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有:观察他人,即所谓的“人看人”;留影、题字(画)、甚至乱刻乱画以示“到此一游”等等。

  从众行为是动物追随本能。俗话说“领头羊”,当遇到异常情况,一些动物向某个方向跑,其他动物会紧跟而上。人类也有这种“随大流”的习性。

  类似从众行为,人类还具有好奇的本能,当在游园中,发现某个地方出现异常情况,则会发现附近的人群会向这个方向集结,这就是集聚效应,直接表现为围观。围观是人们古往今来广泛存在的行为习性,这种行为遍及四海,既反映了围观者对于相互进行信息交流和公共交往的需要,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某种新信息的偏爱。正是出于上述需要和偏爱,人们在相对自由的外部空间中对任何差异显着的信息都表现出十分好奇的倾向。

  人们不愿意站在众目睽睽的中心位置,而喜欢有有所凭靠,同时又能看到更大空间的小空间,这样的小空间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又可观察到外部空间中更富有公共性的活动。人这样的空间中会感到舒适。轻松,安全。

  由于游客的年龄、性别、能力水准、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因素都能影响其游园行为心理。游园个体行为心理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处理。如:在老年人、残疾人达到和使用的空间范围,应尽可能进行无障碍设计,消除地面高差,在不能避免高差的地方,应设立无障碍坡道,厕所应设立无障碍使用空间,在楼梯处或有坡度的地方应有扶手设计,通过这些特殊的处理使城市绿地空间得到弥补和强化,实现无障碍通道。使老年人、残疾人能自由地移动,促进老年人、残疾人对城市绿地的使用和享受,同时促进他们生活的独立性;在少年儿童游戏场所设计时要注意活动器械宜光滑、简洁、尽可能做成圆角。避免碰伤。游戏场所周围常与绿色或色彩矮墙范围。儿童游戏设施的类型要求丰富多样,以启迪儿童的思维,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热爱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等;儿童游戏设施的造型要求形象生动,活泼优美,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游戏设施的色彩要求鲜艳明快,热烈奔放,一般采用明黄、枯黄、大红、天蓝、粉红等。同时为满足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和求知欲望的儿童,除安排一些常规的游戏设施外,还要有科普驾驭方面的考虑。而对于一些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在园林设计中则应考虑安排一些富有思想性、活动难度大的活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培养他们勇敢攀登、不怕艰险的意志品质。

  在园林设计中应很好的处理好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层次空间。在一个环境中,人们既需要私密性空间也需要公共性空间,二者相辅相成。在游园的设计中,要通过对游人的行为模式的调查,确定私密性和公共性空间的构成比例,从而制造出富有生气的环境气氛。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古已有之,无处不在。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

  对于人们在游园过程中合理的、积极的行为,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对于游园过程中不合理的、消极的行为,则需要进行合理地引导。

  水景在设计前必须考虑水的补充和排放问题,最好能通过天然水源解决问题。对于小型水体,可用人工水源,做到循环利用。必须符合园林总体造景的需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设计水景,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尽量丰富水景层次。由于大面积的水体缺乏立面的层次变化,不符合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意境,通常可通过在水中设立岛、堤,架设园桥、栽植水草,在岸边种植树木等多种手法,达到分隔空间、丰富层次的目的。自然界中有江河、湖泊、瀑布、溪流和涌泉等自然水景。园林水景营造既要师法自然,又要不断创新。水景设计中的水有平静、流动、跌落和喷涌4种形式。在水景设计中,可以以一种形式为主,其它形式为辅,也可以几种形式相结合。

  通过贴近水面的汀步、平曲桥,映入水中的亭、廊建筑,以及又低又平的水岸造景处理,把游人与水景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水景与游人之间就体现出一种十分亲和的关系,使游人感到亲切、合意、有情调和风景宜人。

  池岸岸口向水面悬挑、延伸,让人感到水面似乎延伸到了岸口下面,这是水景的暗示作用。将庭院水体引入建筑物室内,水声、光影的渲染使人仿佛置身于水底世界,这也是在水面空间处理中水景的暗示效果,利用水中的堤、岛、植物、建筑,各种形态的水面相互包含与穿插,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景观层次丰富的复合性水面空间。

  使配植着疏林的堤、岛和岸边景物相互组合、相互分隔,将水景时而遮掩、时而显露、时而透出,获得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水景效果。水体在建筑群、林地或其它环境中,可以把源头和出水口隐藏起来,更能让人产生遐想。

  静止的水面和流动的水可将周围景观映入水中形成倒影,形成景观的层次和朦胧美感。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有托浮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当水面不大,但在整个空间中仍具有面的感觉时,水面仍可作为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基底,产生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宁静的水面具有一定的倒影能力,水面会呈现出环境的色彩,倒影的能力与水深、水底和壁岸的颜色深浅有关。因此,对水景的设计,除了关注水的形态本身,还应密切关注水所流经界面的设计。

  利用天然地形的断岩峭壁、台地陡坡或人工构筑的假面山形成陡崖梯级,造成水流层次跌落,形成瀑布或叠水等景观。跌水最终的形状和模式都由所流经的物体决定,落水的速度和角度,也是影响瀑布形式和声音效果的决定因素。在园林设计中,跌水的形式极其丰富,也是最能体现设计者或园林主人想象力及艺术品位的设计元素之一。急速流动的、喷涌的水因混入空气而呈现白沫。落水具有形、色以外的声音效果,其飞落的变化体态感染力强,形式则千变万化,如丝带式瀑布、幕布式瀑布、阶梯式瀑布、滑落式瀑布等。叠水则通常指在欧式园林中常见的呈阶梯式跌落的瀑布。管流跌水的水柱,一般透明规整,多个连排具有阵列感、气势感,单个布置具有朴质感,适宜与雕塑配合,艺术效果强烈。

  水石相结合创造的空间朴素、简洁,现代水景设计中用块石点缀或组石烘托的手法很常见。水池面设计装饰小品,诸如雕塑小品造型富有特色,增加生活情趣的石灯、石塔、小亭等,结合功能需要而加上的拟荷叶、仿树桩的汀步、跳石等,点缀园景、活跃气氛。

  在园林中,按其生B习性可分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滨水植物。水景设计离不开水生植物的设计,用不同的水草点缀在水环境中,也是别有一番风景。小型池塘在选择水生植物时,一般可利用瓦盆培育幼苗,长成后再植入较深水域中。较大的种植池在铺筑池底时,要先行考虑种植穴槽的位置,也可以选用盆栽或是砖砌水泥池槽。

  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就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到空气中,目前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气候恶化的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绿色环保也成为了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绿色建筑等方面的现有相关研究的概念在花园设计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很少采用所以更完整的低碳理论是景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园林景观的建筑设计的发展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的,归根结底是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城市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面对科学发展观念在社会发展中的渗透,非常有必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另外,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是城市的净化器也是城市空气的调节器,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在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过程中,坚持的重要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当今时代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园林景观设计最为主要的功能便是服务大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人群的位置,也要考虑到老人、儿童、青年等不同人群的特点,从而促进低碳环保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其次,便是量化原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了几代的丰富,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外许多骄奢逸的思想逐渐的传入我国。因此,很多行业中出现了浪费的现象。当然,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便应该遵守量化原则,降低浪费,促进低碳环保。最后,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因此,不同的城市其地理环境有着很多的不同。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根据地域的具体地理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浑然天成,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很多的工程量,减少了浪费,从而有助于环保,有助于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2.1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配合种植

  低碳环保就是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促进空气的洁净。研究表明,植物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排名中,常绿灌木排第一,第二是落叶乔木。因此,在我国很多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两种植物配合种植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例如,福建“三盛百督府”就是这样一个园林。在进行园林设计中其林阴主干道利用落叶乔木以及常绿灌木营造出欧洲园林的风格,并且错落有致的植物分布,让园林景观在进行低碳环保的时候,还可以保持园林的 美观。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植物的生长年龄有着紧密的关系,一般来说年龄越老的树木其固碳能力就比较弱,但出于生长期的树木其光合作用就强,因此,其固碳能力也就比较强。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为了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就可以将高龄树与低龄树进行有效地搭配。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美化园林景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园林景观的固碳,从而促进低碳环保理念的实现。例如,福建省的“三盛百督府”的园林景观设计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它将不同树龄,不同种类的树木进行混合种植,并且通过丰富的植物,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氛围。

  进行园林景观绿化是实现低碳环保的主要途径,绿化园林景观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调整因为土地利用而在空气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在提高了公共用地的美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使绿色植物促进氧碳化合物的吸收(在对园林景观进行绿化的过程中,要保证新树和老树的有效分配,对于多数树种来说,考虑植物配置的这种情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率,还能够实现低碳环保的目的,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需要多方面努力,包括园林的整体设计’高水平的施工质量’设计师的环保观念等,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自动化的机械操作,能够减少一定的碳排放量,实现了低碳环保的

  硬质景观指的是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可再生能源或是节能技术可以得到有效地应用,在景观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常见的是太阳能照明系统应用,在建设园林使用的材料上,无论是其路面设施还是园艺,都应该选择低碳环保的材料,同时这也是低碳环保最直接的方法(低碳环保材料是在其基本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是一种可以再生的天然原料,在加工制造的过程中会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能够保障其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还可以对木结构材料进行收回利用,逐渐用木材料取代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这是一种减小碳排放的有效措施,还能够促进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材料的选择问题上无论是公园的路面施工还是园艺,减少碳排放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选择低碳环保材料,低碳环保材料是能够保证基本性能的前提下不能被减少加强利用可再生天然原料,少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证其使用寿命更长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质并产生的新材料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还可考虑采用回收利用率高的新材料如在水和能源消耗的处理阶段中的使用的木结构材料木结构中的应用将逐步取代钢和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减碳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方法并且还可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

  良好的园林设计作品主要来源于成功的全方位的设计以及水准的施工质量和长期的景观效果。在园林景观建设项目中应该减少多余的机械操作,这样既可以减少碳的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同时也能减少生态景观和周围的土地的更多地被破坏。

  综上所述,景观园林绿色设计理念是适应时展的潮流,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面临严峻的气候变暖的问题,绿色环保理念中的低碳设计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中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刻的分析和探究了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低碳的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更好的实现低碳环保满足生态要求,进而促进绿色环保设计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胡维佳,杨柳青.浅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北方园艺,2011,3(1).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是人类社会大系统中对立统一的两个矛盾体,二者既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探究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关地区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分析研究也越来越多[1-3]。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吉林省资源环境受到较大压力,引发了如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因而分析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吉林省经济——环境协调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吉林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演变态势,对于整个区域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1.1 指标选取 结合吉林省实际的资源环境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选取能够反映该区资源环境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指标选取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1.2 评价方法 根据指标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关于耦合关系的评判模型很多,各种模型各有不同的特点,本文采用廖重斌[4]提出的耦合模型进行评价。耦合协调度评判标准见表2。

  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吉林省1986-2008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评判和分析,具体结果见图1。吉林省耦合协调度D(x,y)从0.490变化为0.702,表明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的耦合协调度是呈上升趋势的,根据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评判标准,吉林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从1986年社会经济落后于资源环境的濒临失调衰退类型演变为2008年资源环境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级协调发展类型,表明吉林省社会经济取得了一系列发展,同时吉林省也付出了一定程度的资源环境为代价,吉林省逐渐重视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吉林省耦合协调度D(x,y)也存在较明显的波动性,2005年吉林省耦合协调度D(x,y)达到各年份最高值0.789,1986年耦合协调度D(x,y)0.490则为所有年份中最低值。

  1986-2008年吉林省资源环境指标波动性较为明显,并有下降趋势,社会经济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需进一完善发展质量。研究时段内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资源环境指数大于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的濒临失调衰退类型演变为资源环境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中级协调发展类型,表明二者总体耦合程度是不断上升的,但协调度则呈先上升后略有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吉林省相对较好的协调发展程度仍存在不可持续性,可能会出现下滑的趋势。

  [1]李辉,阚兴龙,于潇.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06):495-497,507.

  [2]黄一绥,邱健斌.厦门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115-119.

  所谓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指的是在园林建设中注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它通过设计获得一种整体全面的考虑,包括在一个被设计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 对系统中能源和材料的审慎使用, 以及通过设计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尊重物种多样性, 减少对资源的剥夺, 保持营养和水循环, 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目前我国在园林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些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盲目推崇国内外的成功案例,照抄照搬,完全不顾及城市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条件,失去对城市本身特点的表达,使得最终的成果显得有些粗制滥造,不切时宜;有的则是盲目推崇古代园林的设计,失去了现代感,失去创新;内容过于贫乏简单,生活和旅游污染也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美国当代的风景园林大师西蒙兹曾说过,“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是的,在现如今,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急切地想要脱离四周充满钢筋水泥,终日灰蒙蒙且嘈杂的生活环境,他们迫切需要一片真正属于他们的绿色空间,所以,生态设计原则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研究,草坪的投资成本是乔木的10倍,但是乔木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却是草坪的30倍;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位成年人呼吸用,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能吸收尘埃20-60t,再则树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且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所以,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形式与功能应当并重,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重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以能源的循环利用为首要原则,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在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及自身特点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恢复,保持和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从而更大规模地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服务和生态资源。随着人类需求的扩张、生态系统破坏所导致的成本的增加,以及人类自身热爱自然与环境意识的增强,保护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进行再投资、修复生态系统的行为要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开展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工作是目前保护、修复生态的主要手段之一,探索、实施收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费及风景名胜区设施维修费,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3.2.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生态规划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改善系统生态功能。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不仅要注意选用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还要使这种功能发挥到最大极限。比如:高大的乔木具有叶量大、初级生产力高的优点,在树种的选用时可多选用该类树种,通过光合作用,最大程度地吸收周围的CO2并产生O2;利用高绿篱,为处于交通干线附近的建筑发挥隔音降尘的作用;利用针叶树和桉树类树种分泌的抗生性物质杀菌净化空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中水及下水,并用生长速度较快的水生植物吸收、过滤处理后的悬浮物及营养离子等。

  3.3.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绿色不代表生态,万物生长都有其自然规律。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具体的措施有:规划时,要尽量保持其原有生态结构,尽可能多地采用本地植物,或者建立一个框架,为自然再生过程提供条件;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生物措施,比如生物护坡,将植物生长基质固定在袋体内,同时利用植物根系的“锚固”作用而使护坡更稳定和具有抗冲刷能力,并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4.保持物种多样性,稳定系统。物种多样性指的是一定空间及时间内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反映了一定空间群落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当系统内物种越多样时,该系统就越复杂,生态平衡越稳定。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尽量保持物种多样性,比如: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在城市休闲居住区,为提升园林景观层次,在不影响居民的前提下,还可引入动物,如:招引小鸟、家鱼野化等。

  3.5.运用新技术,循环使用能源。生态规划的另一重要目标就是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尽量多地运用新技术,循环使用能源,努力做到节能环保。比如:在城市建筑屋顶绿化中,通过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就可以将枯枝落叶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营养离子再一次利用起来;尽量多地采用再生料制成的材料,如利用当地的拆迁房废物中的红砖,采用堆砌,打破,重组,阵列等方法,对其加以利用、改造,变废品为珍宝,打造出奇特的大地景观,改善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通过雨水回收系统,进行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如:将回收的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广场上植物的浇灌及补充广场水景用水。

  以人为本,争创舒适环境。生态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又是自然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植物及物种所发挥的生态效应,为人类争创舒适环境。。

  低碳是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达到有效减少碳排放的目标。低碳环保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基础是新能源、节能环保、更换能源的新工艺,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如省电、节油、种树、回收可重复利用或可循环利用的生活资料等。园林绿化建设是降低城市碳排放的最直接且无污染的方式,亦能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低碳环保是以最少的资源和资金投入,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已经到中国高层的高度关注。那节能环保型的风景园林向哪个方向发展呢?对风景园林行业而言,节能环保型风景园林建设的主体包括风景园林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非政府组织的风景园林行业协会、风景园林自身、社会及游客。政府主管部门需要主动制定风景园林的行业法律法规,用行政权力促使风景园林行业落实我国节能减排的强制性指标,教育与引导社会和游客养成风景园林绿色消费的习惯。非政府组织的风景园林行业协会除协助政府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积极推荐介绍风景园林行业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风景园林自身除完成政府目标外还要加强自律,制定更高目标。社会及游客要自觉养成“绿色消费”的习惯。

  深圳欢乐海岸是深圳华侨城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都市生态旅游综合项目,为了体现展示该项目的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概念,太阳能发电系统是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元素,设计中应用了太阳能光伏阵列、太阳能光电玻璃幕墙、及彩色太阳能园林布景。其中最有特色的深海抽水灌注系统,利用深圳湾的海面建设大型的海面太阳能发电系统,驱动水泵将深海中的海水抽灌到项目内湖,使内湖的水质始终保持洁净。

  节能环保型园林是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应该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多树、兼花、少草的种植模式,力求精益求精,注重个性化、生态化和人性化,力求做到低材高用,粗材精用,精材巧用,追求极致景观,在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和日常运营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实现低碳环保。

  2 崔功豪,等编著.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Copyright © 2014-2025 yabo·网页版(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19010589号

地址:天朝天堂路99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1234-5678 联系人:yabo官网